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数字报 > 正文
24小时在岗陪护“老小孩”们 “孙女家长”是名99后
2025-09-25 09:00:33 来源:楚天都市报

张鑫(左)和老人聊天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实习生 覃紫钰 施希舸 贺晨曦 吴星宇 唐思恒

深夜10时40分,东湖高新区九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走廊里,只有应急灯泛着微弱的光。整栋楼静得能听见老人均匀的呼吸声,一个穿着粉色工作服的瘦小身影,正轻手轻脚地推开一间房的门——手机屏幕的微光映出张鑫的脸,她俯身查看床上85岁的于奶奶,悄悄拍下老人安睡的画面,发送到“于奶奶家属群”,配文:“奶奶睡得很安稳。”

这位出生于1999年的黄冈女孩,是这家养老中心的“当家人”。自去年11月养老中心对外营业以来,50多位老人成了她手下的“兵”——最大的96岁,最小的60岁,在她眼里,这些老人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老小孩”。

99后养老院院长

“奶奶,今天我们换条路线走走。”下午4点,张鑫在二楼餐厅看到独自坐着的袁奶奶,立刻上前挽住她的手臂,带着她到不同楼层转悠,一边走一边轻声介绍周围环境,不时提醒她“慢一点,不着急”。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养老中心上演。80岁的袁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子女因工作繁忙无法时刻照料,入住养老院后,“想家”成了她最大的执念。她总想回家。为了分散老人的注意力,安抚她,张鑫每天雷打不动地陪袁奶奶遛弯、聊天,直到周末家属来看望。

谁能想到,这位对老人耐心十足的院长,4年前还是个容易急躁的姑娘。2021年9月,刚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的张鑫,因“想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投了上海一家养老院的实习岗,从此踏入养老行业。

“刚开始上班就蒙了。”张鑫回忆,最初,她从护理员做起,当时她一个人至少负责照顾5位老人,一天工作12小时是常态。最让她崩溃的是与老人的沟通。“要收起自己的小脾气,得像哄孩子一样陪伴他们。”张鑫说。

“这份护理员的工作,把我的‘耐心’磨炼出来了。”张鑫说,她要跟着养老院的护士学配药,记下每位老人的基础疾病;跟着康复师学康复手法,帮老人活动僵硬的关节;跟着社工学如何做游戏,引导老人们梳理情绪……

不到一年,因工作勤奋、细心,张鑫被破格提拔为院长助理。即便转做行政,她依然坚持每天去一线:帮老人喂饭、陪老人聊天、跟着护理员查房。这段经历让她从“会做事”变成了“懂做事”。

24小时在岗的“大家长”

2024年7月,张鑫回到武汉,加入佰穗养老团队,今年5月1日,张鑫正式接过九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院长接力棒。这家养老中心共5层,老人情况各异,如何让不同需求的老人都住得舒心?张鑫的办法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带领团队成员,用不同方式照顾着这群特殊的“老小孩”。

“张院长很细心、金点子也多,因为她以前做过不同岗位,很擅长针对不同老人情况,开发不同的项目。”同事叶红红告诉记者,张鑫根据老人不同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二楼多为认知障碍老人,就组织套圈等益智游戏;三楼有一定自理能力,安排剪纸等稍有挑战的项目;四楼能够自理,以陪伴聊天为主。“这些都是张院长带着我们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把她的经验分享给我们。”叶红红说。

81岁的陈女士与老伴一同住在这家养老院。她说,由于老伴身体欠佳,子女又不在身边,独自照料实在力不从心,于是决定搬进养老院。“在这里我很有安全感,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护理,我们小院长特别细心、认真,脾气也非常好。老人家有时候情绪不好爱发脾气,她也总是微笑着对待我们,对我们非常体贴。”陈女士这样说道。

作为院长,张鑫住在养老院,24小时在岗。没有特殊情况,她每月只回家一次。“晚上10点到凌晨1点,我会‘突然袭击’查房。”张鑫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护理员敷衍了事,“有次我凌晨1点查房,发现有位老人偷偷玩手机。我就要特别提醒护理员注意晚上查房。”她总是全院最晚睡,也是最早起的人。

“辛苦多一点还是成就感多一点?”记者询问张鑫,面对这个问题,张鑫笑了笑:“都有。但看到老人开心的笑容,听到家属的一句认可,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关键词: 老人 奶奶 养老院 院长 张鑫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