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数字报 > 正文
当前热门:工伤赔偿起纠纷 东湖高新区法院巧调解促共赢
2025-08-13 21:59:56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资料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济海)近日,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高新产业园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工伤赔偿连环纠纷。承办法官精准研判案件症结,巧妙运用调解策略,不仅高效化解了劳动者与企业的赔偿争议,还促使企业主动撤回了关联行政诉讼,实现“一案解两诉”,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展现了司法调解在化解劳动争议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8月,劳动者邬某入职某餐饮管理公司,在其承包的单位食堂担任切配工,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月薪3000元。2024年2月,邬某在工作时不慎受伤,经诊断为左肘关节及肱骨、尺骨等多处骨折,住院治疗花费2.5万余元。后经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为九级伤残,停工留薪期6个月。此前,餐饮公司及商业保险已支付邬某2万元。

因对后续赔偿金额存在较大分歧,餐饮公司拒绝继续支付费用。邬某在劳动仲裁未获受理后,向东湖高新区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各项工伤赔偿。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餐饮公司对武汉市人社局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不服,向江岸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申请中止劳动争议案的审理。案件陷入僵局,邬某的维权之路面临漫长等待。

面对复杂的连环诉讼局面,东湖高新区法院承办法官胡秋俊深入剖析案情,迅速找到调解突破口。

经法官研判认为,一方面,行政诉讼结果直接影响劳动争议核心证据效力,依法需中止审理,但两案程序走完耗时可能长达一两年,对急需赔偿的劳动者不利。另一方面,无论行政诉讼结果如何,即工伤认定是否被撤销,餐饮公司均需承担赔偿责任,若继续诉讼将耗费企业大量时间精力,且最终赔偿金额差距有限。

法官特别指出,邬某受伤时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依法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中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进一步缩小了不同赔偿路径下的金额差距。

基于此,胡秋俊法官迅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耐心向双方阐明诉讼风险与成本:向劳动者强调漫长诉讼的时间代价;向企业分析无论如何均需担责的现实以及持续诉讼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负担。法官还直接与企业法人沟通,深入剖析诉讼可能带来的声誉影响,并指出企业在用工管理(如未签合同)方面存在的疏漏。坦诚地沟通赢得了企业的理解与信任。

最终,邬某与餐饮公司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劳动争议得到圆满解决。餐饮公司随即主动撤回了在江岸区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至此,关联的两起纠纷得以“一揽子”实质性化解。

本案的成功调解,精准回应了劳动者对及时救济、减少诉累的迫切需求,也契合了企业降低纠纷成本、轻装前行的经营期盼。法官通过深入分析抓住关键矛盾,以“情、理、法”交融的方式有效打破僵局,不仅为当事人解开了“法结”,更化解了“心结”,实现了劳动者权益及时保障、企业经营负担减轻、司法资源高效利用、社会关系有效修复的多赢局面,为高效化解类似工伤赔偿纠纷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工伤赔偿 调解工作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