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数字报 > 正文
从农民工到环卫工人,这位“城市美容师”捧回了国家及省级荣誉-焦点精选
2025-07-30 06:01:30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梦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一名环卫工人,28年来,荆门市沙洋县环卫工肖燕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改良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家庭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为了环卫工人的楷模。2002年她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荣获“荆门建市4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光荣称号,2024年获评2024年第二季度“荆楚楷模”。

发明五彩扫帚,提高工作效率


(资料图)

1997年10月,荆门市沙洋县为了改变城市面貌,决定招收一批能吃苦的城乡居民从事环卫工作,肖燕从一名普通农民成了一名环卫工人。

沙洋城市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很多路段积沙积水,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肖燕开始从细节上琢磨怎样改善劳动条件。她发现她们所用的扫帚,是专门请人用本地的水竹做成的,在清扫街道时,不容易一遍扫净,遇到厚一点的灰尘,要反复多次。她受到拖把拖地的启发,把家里的旧衣服,撕成一条条布片,绑在扫帚顶端,果然效果不错。她手把手教会姐妹们,一时间“五彩扫帚”成为沙洋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时间一长,布条不耐水、不耐磨的弱点就显现了,尤其是到了阴雨天。后来,几经改进,她又采用更加耐磨的塑料编织带代替了布条。“五彩扫帚”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效,也降低了劳动强度。

克服家庭困难,带着儿子一起扫街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对儿子的亏欠。”肖燕说,她的儿子是个“准00后”,因为小时候经常陪着肖燕一起扫大街,落下了“马路小天使”的外号。

因为老人们都离得远,不能帮忙照顾孩子,肖燕夫妻只能自己带孩子。但那时候丈夫在菜市场当收费员,每天起得比她更早,回家也更晚,肖燕只得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一起扫街。早上,她把还没睡醒的儿子叫醒,到了清扫路段,就把儿子放在门店的廊檐下,自己赶紧清扫,快到上学的时间,她又匆匆骑上自行车送孩子到学校,下午接到孩子后,孩子就靠在街道旁边的花坛边上写作业。春秋两季还好,等到了冬天,就遭罪了。后来还是街道边一家单位的门卫大爷看到这个情况后,主动把孩子接到门房,才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

就这样,儿子考上大学,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在沙洋人民医院上班。并且以妈妈为榜样,兢兢业业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把病人当亲人,受到病友们的好评,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升任路段经理,成为60多名工人“领头羊”

虽然只是一名环卫工人,但肖燕胸怀全局,不忘初心,受到同事们的尊重。

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普降大雪,给千千万万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肖燕和她的同事们加班加点,及时铲除积雪,确保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由于降雪量大,降雪时间长,加之气温低,铲除前面的雪,撒下的盐管不到两个小时,后面又渐渐积起新的雪,她们只得轮班铲。但轮到别人时,肖燕依旧坚持在岗,一干就是40小时。甚至让别的同事回家团圆,自己则让丈夫送饭到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吃了团年饭。

由于表现突出,肖燕被升任路段副经理、经理,成为60多名工人的“领头羊”。但是,她始终舍不得手里的“五彩扫帚”,每天巡查三次路段卫生的里程达60多公里,她都带着自己心爱的“五彩扫帚”,发现哪里有没有清扫干净的东西,她就下车用扫帚清扫干净。多年来,她用朴实的劳动、辛勤的汗水践行着城市美容师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她的工作也得到市民广泛认可。

关键词: 环卫工人 路段 清扫 扫帚 肖燕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