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王路港、陈广泽)当前正值水稻“双抢”关键时节,7月22日,湖北省水稻无人化种植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推广会在浠水举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浠水县智慧农业平台 通讯员供图
无人机运输秧苗 通讯员供图
会议现场展示了各类农业前沿科技,各人农机在智慧农场中高效协同作业,勾勒出“农忙不见人,农机挑大梁”的未来农业图景。
“空中快递”精准投送 无人农机无缝接力
在推广会现场,一款体型硕大的运载无人机引人注目。其直径约4米,飞行高度可达1500米,最大时速约每秒20米,最大载重达85公斤秧苗,可满足一亩半农田需求,并具备一键脱钩功能,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效率较人工提升约20倍。
这台“空中快递员”从3公里外的育秧工厂稳稳起飞,将秧苗精准送达田间。随即,无人插秧机接续作业,将秧苗整齐植入田中。与此同时,农场另一侧,无人拖拉机正进行土地耕整,无人农田巡航机则飞赴指定空域,自动执行拍照测绘任务,并将数据实时回传至智慧平台。
湖北禾溢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金安现场演示了智慧平台的强大功能。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各类传感器,平台能实时获取高分辨率的作物生长图像与病虫害分布数据。依托即将建成的云管控中心“大脑”,这些数据将转化为详尽的作物“健康报告”,为田间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撑。
智慧平台手机操作界面 通讯员供图
据黄金安介绍,平台将数千亩农田细分为若干地块,赋予每块地独立‘身份’。通过无人机巡航构建强大的数据库,精准识别哪块田缺肥、哪块田有虫害病害,进而利用无人机实施变量施肥,达到减肥减药、提升产量的目标。
“无人拖拉机单次加油可持续作业约6小时,完成40亩耕整任务,并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连续作业,运行轨迹在总控平台上一目了然。”黄金安说。
试点推广稳步推进 智慧农业未来可期
据悉,湖北省已在武汉、荆州、襄阳、黄冈等地,遴选一批具备潜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试点推广涵盖自动化数据采集、无人化田间作业、智能化管理决策等环节的智慧农场技术集成方案。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效替代繁重人力劳动,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
“目前全省已建成20个智慧农场,”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农机作业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易兵表示,“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完善和提升智慧农场的功能集成度,建设更多高标准智慧农场,扎实推进真正的智慧农业发展。”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